何晨阳:保护文物岂能总靠群众围观

2014年07月13日11:24  京华时报 收藏本文

  西安为古城墙修电梯的闹剧,终于在网民“围观”下,以拆除电梯施工设施,将“受损城墙垛口修缮复原”而告终。

    我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,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,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;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,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,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。由此来看,未经报批的“实验性施工”是明显的违法行为。

  我们注意到,虽然此前文物部门已叫停施工,但被装电梯的城墙真正被“复原”,还是在网民“围观”之后。近年来,屡次出现的毁坏文物事件让我们看到,在经济利益驱使下,一些部门和个人确实存在一颗置文物价值于不顾的功利之心。不依法问责、不依法惩处,这种心瘾将终难戒除。心瘾不除,难保以后某地不会再现文物被损坏的事件。

  相关部门一句“已修缮复原”,仿佛将为这一闹剧画上句号,如果真如此,则无疑是给文物保护领域法律法规一个响亮耳光。

  熟悉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人士,近年来经常呼吁加大对破坏文物行为的惩处,但一次次拆除、拆毁文物背后,却鲜有人因此受罚和被追责。

    这不由得让人担忧:目前问责力度如此之小的尚且落实不了,那一旦加大惩处力度会否只成纸面文章?因此,与其对法律追责力度叹息,不如督促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破坏文物事件的相关责任人,让文保法律法规这头“老虎”发发威。或许,唯如此才能对其他依然躁动的人或部门产生强力震慑。

 

(编辑:SN143)

文章关键词: 西安古城墙 电梯 保护文物 群众围观

分享到:
收藏  |  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
已收藏!

您可通过新浪首页(www.sina.com.cn)顶部 “我的收藏”,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。

知道了

0
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
  • 环球时报:东平性侵案,警方为何有口难辩?
  • 羊城晚报:郭美美的背后还有多少故事?
  • 羊城晚报:金色大厅“朝圣”路涌动腐败和荒诞
  • @中青报曹林:写错领导名字的政治后果
  • 环球时报:民进党不要心存幻想